400-138-3836

京华信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校企联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发布时间:2020-07-14

分享到:


上月,广州软件第一区天河区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软件业先导区的新目标,成为广州软件业以数字化开新篇的缩影。三十年前,广州是中国软件产业最早的试验田。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成为经济转型引擎。立足湾区、面向全球,广州硅谷如何迎接数字新浪潮?本期观点版我们邀请专家、企业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主持人:南方日报 李鹏程 郭苏莹)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校企联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近期,为了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着力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京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京华信息”)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在公司首席科学家的指导下,完成了一部《领域知识工程学》理论教材的编写。


该教材将作为“新工科”进入大学课堂,京华信息通过实训的方式与高校共建企业生产和学校教学的全程数字化系统,并导入产业化项目,给企业带来优秀的技术资源,也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就业发展前景。




类似这样产学研合作的故事,在广州信息软件业曾多次上演。产学研正在从以往的“紧密结合”向现在的“深度融合”跨越。这正是遵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深度融合”。软件信息领域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如何实现?


从广州的产业实践看,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仍需破除较多体制机制障碍。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领军企业可以通过高校与企业联合编撰教材、搭设实验室、互派科技人员、合作攻关课题、建设实训基地等方法,有针对性地培育符合产业未来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


在软件信息领域,早期的“产学研”是五山科技街附近高校的教师带领一批学生,通过研究计算机软件或售卖海外高端产品进行创业,他们是最早的创客。后来,市场竞争加剧和高校成果的加速转化,使得天河区科韵路附近聚集了一批有梦想的“制造者”。


当前,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绩效已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考核评价体系,高校作为科技研发的主阵地,其作用尤为独特——既是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来源,又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撑。高校研究的新科技,只有在市场的考验下,才能见其应用成色。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将成为衡量世界各国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广州分布了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一批具有较强学科基础的高校,可谓是华南地区的科教重镇。如何利用好这些高等教育资源,是软件信息产业一直在考虑的内容。


据行业经验看,从高校到企业,学生要经历不小的角色转型。即使是专业对口的毕业生来到企业,也需要企业投入大量培养资源,才能使之成为行业内真正需要的专才与通才。这一过程短则数月,长则几年。


历经多年实践,大学作为传授专业知识及技能的高等教育场所,应成为一个辅助学生提前体验和完成社会化转变、实现自身蝶化的孵化器。在学生深刻认知和把握未来信息社会发展本质规律的前提下,大学旨在“锤炼”学生的综合能力——领域知识工程能力:站在众多专业知识外部去发现、识别、集成和利用与具体目标和任务紧密相关的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社会问题、工程问题的能力。


随着高校功能从人才培育、科学研究到社会服务的延伸,高等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大学定位上的转变,也注定会带来有别于传统大学教育中教学内容的改变和教学形式的改变。这一过程少不了企业、行业、产业等社会更多要素的参与。


以京华信息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成立的数字科学实验室为例。该实验室旨在借助企业市场优势与高校科研优势,致力于实现社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变革的相关基础科学与技术的研究,以数字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研究为核心,积极推进大跨度的学科交叉融合,大力推进大范围的技术与产业、学校与企业融合。


数字科学实验室将整合各界资源,发挥各方优势,组成科研联合体,探索数字科学系统领域新的学科发展方向,在数字化技术系统方面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并将打造为科学发展和大数据人才培养高地。同时,实验室采用会员制,建立实验室发展基金,助力企业和学校项目合作,敞开大门、协同发展。


不只是京华信息,长久以来,广州软件信息业一直积极探索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为技术依托、产业化为目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新机制。目前,广州的软件信息业企业已经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还有诸多大型行业客户开展联合研究工作。业内现已成立了各类“产学研用”结合基地,建立了产学研用联合的创新体系。


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新时代产学研合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以说,产学研与信息技术之间,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关系。


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信息平台为产学研深度融合创造了全新的创新空间与生态环境,突破了传统产学研合作模式,使得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的深度融合成为可能,进而又推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领域知识工程的加速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还同步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在高新科技与复合型人才两方面,支撑企业的前端研发与市场开拓工作。


中国数字经济的大幕已经拉开,产学研协同深化发展的潮流已经到来。依托广州、广东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产业优势,深化高校与龙头企业的产学研合作,通过跨学科、多领域的深度合作,不断探索“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更多可能性,必将激发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新动能,为数字中国的建设赋能。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