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38-3836

广州“硅谷”烽火三十年

来源:发布时间:2020-07-01

分享到:

从电脑城耸立的五山科技街,到集聚了上百家移动互联网企业的科韵路,再到近年来崛起的天河智慧城……在广州市天河区,规模以上软件企业1350家,营业收入2083亿元。即便从全国、全省范围来看,天河区软件企业的数量、营收规模也均可跻身前5位。

创新要素奔流不息,IT产业快速迭代,行业竞逐不断上演。信息技术以五山科技街为原点,顺着科韵路,蔓延至智慧城,在天河区内外开花结果,写就了广州“硅谷”三十年的历史。  

近日,天河区提出谋划打造“一谷一区一策源地”软件产业空间布局,吹响了软件产业新一轮发展的号角。从硬件、软件、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再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站在软件产业浪潮之巅的“广州军团”,如何在“天河排头兵”的带领下,再创辉煌?  




火种初燃  

五山科技街“以贸养技”  

上世纪90年代,广州科技界流传着一句民谚:“北有中关村,南有五山科技街。”在天河科技园党委书记詹延遵看来,三十年间,从科贸中心到高校云集的五山路,造就了广州互联网发展的传奇。  

一座老楼,折叠着一段辉煌岁月。  

广州的信息技术产业喷涌勃发的起点——高校云集的五山—石牌高教片区,如今被视为“软件产业创新策源地”。依托丰富的高校资源和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此处将建设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软件技术和人才策源地、输出地。  

五山科技街1989年建成开业。这条位于华南师范大学后门的科技街,集聚了最早的科创人才,一时间风头无两,与中关村、深圳赛博并称为中国科技创新的摇篮。  

“五山”的叫法,则是源于该地区有五个山头环绕,象征着华南最强智力资源的集聚,其中,凤凰山就在华南理工大学。  

1991年,初创时期的五山科技街一派繁忙景象,这个当时的“高科技产业”集聚地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人气:1988年开张伊始便吸引了大批人才前来创业。在计划经济转型前夜,从高校老师到计算机系学生纷纷投身“下海”热潮,不到三个月时间,2万多平的商铺全部租出。  

詹延遵回忆,2层楼的科贸中心最多时共有360家档口,这些最初的“公司”绝大多数都带有“科技”二字,但实际上不是卖软件,就是卖硬件、设备,这是广州互联网产业最初“以贸养技”的雏形。  

在五山科技街这群创业的人群中,1992年,中山大学毕业的年轻工程师刘伟来了,与另6位刚出校门不久的大学好友一起开启IT创业之路。那时,刚成立的公司还不叫佳都集团,而是名为“希望电脑集团广州分公司”,主要经营CAD技术和产品推广、销售以及PC产品销售。1年多的时间,他就将这家公司发展成了华南最大的一家IT分销公司。  

不过,当时的刘伟和创业伙伴们都没想到,这家位于天河科技街、靠卖电脑维持经营的小店,能发展成为今后业务横跨七国,营收达到150亿的IT电子分销巨头,正迈向轨道交通智能化的新发展。  

几乎在同一时间,1994年,一位名为李连柱的华南理工大学老师毅然投身科技行业。他与同事周淑毅、学生彭劲雄在其中的一家档口开了软件公司,由计算机故障诊断业务起步,到自主研发CAD软件,成为了为家居行业提供软件支持公司里的佼佼者。  

十年后的2004年,这家圆方软件的销售额已经达到3000万元,同年,凭借这“第一桶金”,圆方软件走向泛家居行业,完成了从软件到定制家居的华丽转身。李连柱就是如今的上市公司尚品宅配董事长。  

“当时中国市场对软件的认知几乎是零。我们93年起步时,整个产业都是空白的,标志进入PC时代的windows95还没发布。”创立京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谢小能当时还是华工研究生,毕业第二年“下海”。  

他回忆起创业时的情景:“我用了接近两年的时间,将研究生毕业设计做出了网络操作系统,而且变成产品,直接市场化了。当时想法很简单:用技术征服客户、开拓市场。”  

“一个软盘一万块,卖硬件赚钱成为很多互联网创业者的‘第一桶金’,为了让硬件卖得更好,走上了软件开发之路。研究成果从实验室中走出,直接应用到贸易中来,再支持更多开发,这也可以称之为最早的‘科技成果转化’。”詹延遵说。  

商贸的发展与技术研发不断促进,在鼎盛时期,天河的电脑流通量全国领先,甚至远超中关村,诞生了联想、七喜、京粤电脑等巨头,也走出了京华网络、佳都科技、尚品宅配等后来在互联网细分领域发展的上市企业。  

“最初申报时,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六大产业方向是天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定位。而最终,从五山科技街开始,在市场推动下,天河一直沿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路走到今天。”詹延遵说。  

随着城市规划的推进,1995年,以临建形式兴起的五山科技街正式拆除,建成了广州科贸中心。如今在天河北到五山路,金山大厦、广州软件信息广场内,仍有着新一代互联网人的奋斗身影。  

赤焰蔓延  

科韵路上的追梦“制造者”  

5月,一位来自广州的工程师随珠峰高程测量队,造访了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顶。由南方测绘集团主导开发研制的“高原冰雪探测雷达系统”、觇标等,经受住了珠峰顶上低氧、高寒、低压、大风等极端恶劣使用环境的考验,成功完成珠峰高程测量任务。  

纵横天地间的勇气,始发于天河区南方测绘集团实验室的一方桌台,离不开广州软件信息产业发展三十年的经验积淀。作为直接承载五山科技溢出效应的地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天河区就走在广州信息技术产业的前列。  

南方测绘集团创始人兼总经理马超,亲眼见证了当年的产业景致。上世纪80年代末,他在位于五山科技街附近的天河宾馆、黄埔大道上,从事着进口测绘仪器销售工作。  

“当时全国的商业活动都没有广州这样的优势。区别在哪?通俗来讲,‘搞外汇容易,批文件高效,经济放得比较开’。”随着对行业状况了解的深入,马超发现,“国外的东西也不是那么复杂”。  

于是,他的主营业务从进口销售,开始向制造研发转型。1995年,在马超的引领下,南方测绘推出的国产电子经纬仪、全站仪、测量型GPS震惊了行业。这时,南方测绘的主阵地,从天河宾馆迁移到了科韵路附近。中国第一台卫星导航动态RDK,正是在这里诞生的。  

科韵路,往北接入华观路直通天河智慧城,往南接入南沙港快速。分布其侧的片区包括了天河科技园科韵园区、天河软件园、广州信息港等等。这条全长只有11公里的公路,孕育了网易、酷狗、南方测绘等信息产业企业。  

“从五山科技街到科韵路,不仅是产业空间的转移,同时也是产业进阶的体现。”詹延遵坦言。早期的“产学研”,是五山科技街附近高校的教师带领一批学生,通过研究计算机软件或售卖海外高端产品进行创业,他们是最早的创客。后来,市场竞争加剧和高校成果的加速转化,使得天河区科韵路附近聚集了一批有梦想的“制造者”。  

早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的谢小能正是其中一员。如今,身为京华信息科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京华信息”)董事长的他,领衔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收到了多个国家部委的订单。  

1996年,谢小能将企业搬迁至科韵路附近,成为彼时尚未建成的天河软件园片区的“元老级”企业。在那里,京华信息要突破市场对软件价值认知度比较低的问题。  

与后来大多数企业一样,京华信息选择入驻科韵路,是因为当年那里尚属城郊工厂,租金低廉,距离五山地区不远,便于与初代电子产业集聚地保持高效沟通。  

“如今,科韵路的企业形成了从软件到互联网、再到游戏的‘一条线’产业链,并分化出系统集成等众多支线。”天河软件和信息产业协会秘书长杨楚洲分析道,无论日后这些企业如何枝繁叶茂,其根脉都交织在天河区。  

当前,天河软件价值创新园、科韵路软件集聚区、天河智谷片区,组成了广州软件谷。未来,这里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软件产业核心集聚地”,致力在高端、前沿与信创领域创新引领,成为集聚高端软件产业的新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谢小能坦诚,之所以选择在天河发展,与他在华南理工大学就读时形成的情结密不可分。一批又一批像谢小能这样的“理工男”,遵循着相似的心路历程,扎根天河区,为日后当地蔚为大观的产业胜景奠定了原始的人才基础。  

埋头做研究的技术人员,起初对地区的政策并没有过多研究。谢小能回忆,曾有一位领导来企业走访,对他们说:“很多人办企业‘找市长不找市场’,而你们是‘找市场不找市长’。”后来,省市级领导亲自登门视察,并向他们传递了信息:广州的政府部门对于高科技企业有系列政策支持,建议他们申报一些国家项目。  

京华信息没有辜负天河区产业环境的培育,经过长期钻研,团队成员终于在1998年,研制出了“工作流引擎”系统,打响了国内企业进军办公软件领域的第一炮。  

“天河区是全市电信业集聚区,也为IT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天河区科工信局局长宋爱平提到,天河区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占全市的比重最高曾达到70%以上,目前仍占55%左右,其软件业规模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同等行政区域中是最大的。  

燎原盛势  

信息服务业突破区划边界  

有限的地域,如何匹配企业家百舸争流的雄心壮志?  

既有的空间,怎样容纳市场产业蓬勃发育的庞大集群?  

这些问题不仅困扰过企业主,也是政府规划过程中的待解难题。广州众多企业家均提到,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高度时,“空间”往往最先成为桎梏企业扩大规模的瓶颈。  

对此,时间和实践给出了答案:以天河为中心,向四周扩展。  

“从产业定位上讲,广州信息技术领域的主流发展趋向是从商贸业到制造业,再到现在的服务业。从空间地理上看,产业扩张的趋势,则是从位于市区的五山科技街到科韵路,再到天河智慧城、黄埔区等地。”马超以自己所在企业的发展脉络举例谈道:“简而言之,是从市区的院所高校附近逐步往外扩。”  

过去,土地测量工作需要依靠人力进行,测绘人员一个点一个点地推进。现在,三维激光设备装在车上,人们事先设计好行车路线,测量面积可达过去的十倍。马超介绍,扫描设备早已有之。现在的工作效率之所以大幅提升,是源于设备后台的数据支撑。  

南方测绘新址的一楼大厅,建立了一个内页数据生产基地。120人的团队在外采集,该基地可以完成对数据的及时处理,其秒级内即可加载到300G数据量,由此支撑起新型作业模式。  

“这是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的典型表现。支撑这种转型需要有设备、有技术、有操作场地。”马超介绍,南方测绘当前主攻以服务业为基础的制作项目、开发软件等工作。大数据处理对场地设备的要求,是他们将办公地点迁出科韵路附近的重要原因。  

回顾历史,总有巧合。京华信息走过了与南方测绘相似的发展路径。公司副总裁李思伟指出,京华信息新址所在的天河智慧城,目前要构建人工智能生态圈。京华信息正是打算在该生态圈中,扮演“行业服务者”的角色。  

曾经,在一场竞标会上,某小企业用20万元的方案,与京华信息报价200万元的方案竞标。结果小企业靠低价胜出,随即开始模仿京华的方案开发这套系统。低价竞争和低劣模仿,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该中标企业用了三年时间也未能完成任务,反而倒闭了。  

这段历史让行业惋惜和警醒:“不能再让国内市场中的恶性竞争,阻碍中国软件的发展。”京华信息希望搭建一座“桥梁”、一个“平台”,摆脱个体之间各自为战的境况,转而实现市场各主体的联合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适时提供了这一历史机遇。由于智慧办公系统需要适用于不同领域,这就要求智能服务平台能够辨识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京华信息研制“知识引擎”系统,包含了知识工程领域的方法与算法。该系统可以匹配各行各业、构建计算机认知能力的知识体系的工作,并交由各行业的专业企业共同建设。  

对此,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委会委员余志文评价道:“京华信息研制的‘知识引擎’系统,是推动‘知识工程’技术在产业方面实现落地的典范。当前从事将知识工程融入办公软件的研发生产的企业,尚为数不多。”  

由企业放眼行业,天河区引领的广州互联网产业浪潮,从上世纪涤荡至今。实际上,无论何时,广州IT健儿们,都未曾有过滞后时代的倦怠——  

曾经的PC互联网时代,五山科技街附近的岗顶电脑城,是华南地区最早最大的电脑装配销售市场。经由此处引进的英特尔,业已历经了将近二十代的CPU迭代;中国制造的相纸从这里走向世界各国。  

悄然来临的5G万物互联时代,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一通5G电话在毗邻天河区的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响起;5G信号带来的无延迟直播让广州市民与新闻现场“零距离”;数条5G巴士路线覆盖了白云区、黄埔区的多条道路……  

广州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产业,早已告别了浅唱“独角戏”的曾经。日新月异的产业裂变速率,在各区遍地开花。  

“广州软件产业逐步形成了‘基础操作系统—行业应用软件—系统集成运维—互联网在线服务—信息安全—嵌入式应用—软件检测认证’的完整产业链条。”广州市工信局总工程师胡志刚介绍,接下来,广州将力争打造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粤港澳大湾区软件产业发展高地。  

■记者手记  

向着星辰大海再出发

“北有中关村,南有石牌村”。二三十年前,如果说广州“硅谷”发源地,最先提起的,一定是天河石牌。这里中国软件产业最早的试验田,一时间风头无两。1989年,天河科技街落成并开业,一度成为丁磊、雷军等中国互联网大咖创业的发祥地。  

直到今天,广州天河仍然是全国软件业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占据了广州市软件行业营收的半壁江山。而“硅谷”这一名号却旁落:这些年,对标美国硅谷和中关村的广州“硅谷”——中大国际创新谷、琶洲的互联网集聚区……新秀层出不穷,“元老”愈发低调。  

有人说,与北京、上海相比,这里没有几家叫得上名字的软件巨头。也因此,诞生于广州天河的网易“总部”之争备受关注:“硅谷”真的陨落了吗?  

其实“互联网军团”30年的厚积薄发早已把创新、务实、低调的互联网精神相传,众多科技类企业点燃了软件业发展之火。  

以五山科技成果集聚区为创新起始地,到天河智慧城产业孵化集聚区,诞生过网易、佳都、UC等行业龙头,也走出了极飞、汇量、荔支、中望龙腾等新生力量;在琶洲,连片崛起的高楼大厦成为互联网企业集聚地;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将打造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  

江湖未远,初心犹在。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历史契机,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成为经济转型引擎。被誉为信息技术之魂、数字社会之基的软件即将转身,迎来新发展。  

软件产业发展总体处于产业链条中低端,新兴产业占比较小,高端软件缺乏核心竞争力……面对转型问题,广州软件业正在重整布局,朝着“高精尖”进发。  

近日,天河区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软件业先导区”的新目标,这成为广州软件业以数字化开新篇的缩影。既有“隐形冠军”,也要“单打夺冠”。积蓄已久的创新力量正通过“一谷一区一策源地”组团出发,以强化核心技术研发和重大应用能力建设突出特色领域竞争力。  

在广州,通信设备、消费电子、超高清视频等行业领域的持续创新发展,以及人工智能、5G等新兴领域迅速兴起和壮大,将为软件产业多维度、多层次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立足湾区、面向全球,乘着数字经济的东风,软件数字化新军再出发,广州“硅谷”的面前将是星辰大海。  


【记者】郭苏莹 李鹏程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